本文1966字 阅读4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老陈今年刚满60,退休生活刚有点起色,身体却开始“掉链子”。每天总觉得肚子胀、腿脚重,饭吃不香,夜里还总出虚汗。家人劝他去医院查一查,他却说:“没事,夏天本来就没胃口。”直到一次社区义诊,医生看了他的舌苔、问了饮食,直接说出一句话:“你这是脾虚+湿重,再不调理,肝也要跟着遭殃。”
医生推荐他试试一道夏季应季食物——薏米山药莲子粥。老陈半信半疑,结果吃了不到一周,饭量上来了,大便通畅了,腿也轻快不少。后来他才知道,这碗粥的“灵魂”,其实就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味药食同源的好东西——薏米。
很多人一提薏米,就想到“祛湿”。但它的作用,远不止于此。比红薯还通便、比芋头更养人,尤其是夏天,薏米是天然的调理三宝:一健脾胃、二祛湿气、三护肝胆。
薏米,到底有什么“底气”?
薏苡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薏米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被列为“上品”。它既是药材,也是粮食,低脂低糖,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族、薏苡素等多种活性成分。
医学研究发现,薏米中含有的薏苡多糖、薏苡酯,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调节免疫、保护肝脏等作用。它还能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和毒素。
夏天湿气重,人体代谢变慢,容易脾虚泄泻、食欲不振、四肢困乏。薏米恰恰可以切中要害——健脾祛湿、利水渗湿、润肠通便,还能配合其他食材增强效果。
第一宝:健脾开胃,饭吃得香
很多人夏天没胃口,以为是热,其实根子在“脾”。脾主运化,一旦受湿气困扰,就会出现腹胀、恶心、口淡、食欲差这些表现。
薏米味甘微寒,能入脾经,有很强的健脾利湿作用。尤其是搭配山药,一补一通,效果加倍。
吃法推荐:薏米山药粥。薏米提前泡6小时,山药切丁,慢火煮烂,早餐一碗,温补脾胃,连吃一周,肚子不胀饭量大。
第二宝:祛湿排毒,腿脚更轻
夏天湿气最重,尤其南方,湿热夹杂,湿困脾阳,最容易引发浮肿、头重脚轻、出虚汗。尤其是久坐不动、爱吃冷饮的人,湿气更容易堆积体内。
薏米性微寒,能利水渗湿,帮助身体把多余水分排出去。它还能增加尿量,促进肾脏代谢,改善下肢浮肿、尿少等情况。
很多人吃了薏米后一周,小便畅通、腿脚轻松,晚上不再出虚汗,就是湿气被排出去了。
注意:寒性体质、经期女性不宜长期大量服用薏米,建议温热搭配,比如加点红豆或姜片,中和寒性。
第三宝:护肝解毒,调节三高
很多人不知道,薏米对肝脏也有保护作用。肝主疏泄、调节情绪和代谢。夏季情绪容易波动,饮食不节,脂肪肝、高血压、高血脂都可能悄悄找上门。
研究发现,薏米中的薏苡酯和薏苡多糖可活化肝脏酶系统,促进肝细胞修复、抑制炎症反应、改善脂代谢,对预防脂肪肝、高血脂有一定帮助。而且它低脂高纤,适合糖尿病、高血脂患者食用。
搭配推荐:薏米+绿豆+莲子,既护肝、又清热,适合夏季当晚餐粥食,轻食又养肝。
关键一步:薏米怎么吃才有效?
薏米虽好,但吃法不当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泡、煮、搭配三点很关键。
先泡再煮:薏米外壳较硬,不泡直接煮难以释放有效成分。建议提前泡6小时以上。
文火慢煮:急火容易煮不透,建议用小火炖煮1小时以上。
合理搭配:单吃薏米偏寒,搭配莲子、山药、红豆、红枣等可调和性味,效果更好。
每天吃多少?成人每次15~30克干薏米,煮粥或煲汤都可,不建议长期连续吃超过一个月。
不是人人都适合,薏米的3类禁忌人群
虽然是好东西,但薏米不适合所有人。以下几类建议慎用或禁用:
孕妇:薏米有活血作用,孕期尤其前三个月应避免食用。
寒性体质者:常怕冷、手脚冰凉、经常腹泻的人,单独吃薏米可能加重不适。
经期女性:月经期食用可能出现痛经、量少等症状,应配合温性食材使用。
不确定体质的朋友,建议先小量尝试,或咨询专业中医后再吃。
夏季推荐吃法:3款薏米妙方
薏米红豆汤
祛湿经典组合,适合湿气重、浮肿者。薏米+赤小豆1:1,煮熟后不加糖,早晚空腹喝一碗。
薏米山药莲子粥
健脾护胃,适合食欲差、脾虚疲惫者。加点小米口感更香,早晨吃最合适。
薏米绿豆汤
适合暑热烦躁、肝火旺盛者。清热解毒,饭后来一碗,既解渴又护肝。
总结一句话:夏天吃薏米,是顺应时节的智慧。它不像药,但比药更温和;它不是灵丹,但能从根本调理。如果你也有饭量差、湿气重、肝火旺的问题,不妨从一碗薏米粥开始。吃对了,身轻了,胃口开了,精神也回来了。
参考资料:
① 刘志红. 薏苡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中药, 2021, 23(10): 1912-1916.
② 陈晓红. 薏苡仁的药食同源作用及配伍研究[J]. 中医药导报, 2020, 26(5): 36-38.
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版)[S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22.
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. 《夏季祛湿养生指导课程讲义》. 2023年7月.
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!有你在,我们会更好!
大财配资-股票正规平台-配资平台app-正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